踟蹰在“投资考察”之路,始终下不了决心的夏普终于被南京打动。南京预投资120亿元高价购下淘汰生产线意欲何为?平板产业的政企联姻真能互惠互利吗?
液晶产业“前端工程本土化”是夏普今年6月新制定的新业务模式。这种战略,加上在中国投资的低成本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夏普将液晶面板产业转移到中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2008财年,被称为“液晶之王”的夏普出现了自1956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的首次营业亏损,亏损1258亿日元。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夏普不得不改变经营策略,将已经停产的六代生产线转手。
7月16日,《IT时报》得到消息,南京终于以超过120亿元的高额技术转让费,与“两次来中国都没做决定”的夏普牵手。这是外资企业首次将五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大陆,也是夏普一直引以为傲的海外建设的第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据悉,该项目已进入详细研究和审查阶段。
选择亲戚的艰难之路
夏普公司的社长片山和夫一直把液晶面板生产线的选址比作等待女朋友的女儿选择丈夫。虽然选择余地很大,但他很谨慎。我不愿意,所以拖了四年。
深圳是第一个制定引进液晶生产线计划的城市。早在2004年,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发改委、国资委等部门就确定了引进五代、六代、七代以上液晶生产线的“巨龙计划”。目标很宏大,但推进起来很难,最终也没有落实。
直到2006年,深圳市国资委直属的沈超公司,与康佳、TCL、创维、长虹等四家上市公司一起,各出资200万元成立了聚龙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龙光电)。后来,BOE也参加了,各方计划共同建设一条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然而,在BOE以40%的控股比例成为聚龙光电的技术提供者后不久,投资者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分歧就出现了。
此时,夏普抛出了共同建设7.5代线的计划,引起了沈超公司的注意,双方又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艰苦谈判。后来夏普以第十代液晶面板线在日本上马,资金难以拨付为由中断了谈判。双方的合作计划搁浅了,再也没有了。对此,很多人认为夏普在采取拖延战术,阻止中国企业进入其垄断的液晶面板领域。然而,夏普的目光并没有停止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电子产业小镇的评价。
此后,2007年夏天,有关夏普和SVA谈判建立第六代液晶面板工厂的传言在业内传开。由于上海广电与日本NEC于2003年合资成立的上海广电NEC液晶有限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五代线产能无法满足主流市场需求,2007年4月,上海广电提交了六代线三条液晶生产线的可行性报告, 七代线和八代线同时向上海发改委申报,但只批准了第六代液晶生产线的建设计划。
就在上海广电积极筹备国内首条六代液晶生产线的时候,夏普又拿了爱。上海广电觊觎已久但NEC拿不出的7.5代线和高额投资作为诱饵,激起了两家企业的良好合作。然后,夏普和SVA在2008年4月开始了另一轮艰难的谈判。有消息称,夏普提出,如果投资7.5代线,需要持股51%,这和其在深圳巨龙光电提出的谈判条件差不多。坊间猜测,正是因为夏普希望在不完全转让核心技术的情况下获得控股地位,才导致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今年2月,夏普遭受了严重的财务损失。为了挽救危机,它加紧了与SVA的谈判。价格已经谈妥,审批申请已经提交给工信部。在一直悬而未决的六代线项目即将出现转机的时刻,SVA突然变卦,宣布集团进入重组程序,合作计划再次流产。
失去上海的夏普不得不重新锁定合作目标。今年4月,夏普高管拜访了深圳的相关政府官员。今年5月,夏普再次在深圳透露,将于年底在中国大陆建设一条面板生产线。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相关人员也证实,夏普与深圳方面就该项目落户深圳进行了洽谈,一度到了签约阶段。广东省政府也毫不掩饰一直在积极争取,甚至提供了另一个选择——广州。
就在大家猜测广州和深圳谁能入选的时候,南京突然出现在候选名单中。